首页 | 学院概况 | 学院动态 | 党群工作 | 教学工作 | 科研工作 | 教师队伍 | 学生工作 | 招生就业 | 校友之家
当前位置: 首页>>科研工作>>学术交流>>正文

百余专家齐聚绵阳共探AI时代美育新路径 ——"人工智能时代的美术教育"学术会议在绵阳师范学院盛大召开

时间:[2025-05-30]  来源:


日,由四川省教育厅指导、绵阳师范学院主办的挑战与机遇——人工智能时代的美术教育学术会议在绵阳举行。本次会议汇聚中央美术学院、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学者及一线教育工作者逾百人,围绕AI技术驱动下的美育体系重构展开深度研讨。

 

会议特邀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、博士生导师,教育部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马菁汝教授,教育部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四川省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、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·书法学院冯恩旭教授,中国人工智能艺术教育协同创新平台理事、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、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刘军教授,绵阳市美术骨干教师、绵阳东辰学校美术学科主任、人美版《美术》教材编委胡佳林四位学者聚焦人工智能背景下美育的深刻变革,深入探讨如何在技术浪潮中平衡工具应用与人文素养培育,培养兼具创新能力与文化底蕴的美术人才。

 

(马菁汝教授云端开讲)

马菁汝教授通过云端连线,以百年美育传承与跨学科创新破题,提出"艺术+科技+教育"三维融合模型。其引证故宫数字文物医院案例,揭示AI修复技术如何活化传统艺术,倡导构建-企-社协同育人机制,现场展示的敦煌壁画智能复原成果引发热议。

 (冯恩旭教授解读政策)

冯恩旭教授系统解读《美育浸润行动通知》,提出1-2-3-8实施框架。结合三星堆主题研学、川剧脸谱数字馆等四川实践,论证传统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美育路径。

 

 (刘军教授技术演示)

刘军教授带来从杜尚到AI的思辨之旅,通过Midjourney实时生成对比实验,揭示AI创作的双重性:在提升30%设计效率的同时,存在27%内容同质化风险。提出人机协同能力矩阵,强调批判性思维培养应占教学权重40%以上。

 (胡佳林老师课例展示)

胡佳林从“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思考”的角度展开探讨。他剖析了在AI快速发展的背景下,中小学美术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,在警惕AI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同时,应适应AI时代的需要,创新教学方法与理念。

本次会议形成绵阳共识,提出建立AI美育资源库、开展师资数字素养培训等行动计划。

(文:杨子青、李薇;:王振宇 ;审核:彭康华、杨杰

 

下一条: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新“靛蓝新生”讲座圆满举行

关闭窗口


版权所有  ©  绵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 

电话:0816-2200059   /      邮编:621000    /    地址: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